水利工程与水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典范
——苏州宝带桥—澹台湖景区水环境整治工程通过完工验收
6月18日,由我公司苏州分公司承建的苏州宝带桥—澹台湖景区水环境整治工程顺利通过了由苏州市宝带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组织的完工验收。
整治工程概况
宝带桥—澹台湖景区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南,紧邻京杭大运河,依畔千年古桥—宝带桥。景区占地44万平方米,规划整治水域面积22万平方米。工程建设内容包含水工和水质净化两部分。水工部分包括:土方工程(河湖清淤、场地回填)、构造物(钢坝闸一座、溢流坝两座、拦污消浪网、驳岸挡墙等);水质净化部分包括:补水水源人工湿地净化系统、增氧推流系统、生态滤床雨水净化系统、澹台湖水体生态重建工程—生物巢穴构建工程。
设计构想
该工程是将景区内湖多年淤积的淤泥清除,同时在澹台湖的上游建造一座钢坝闸将京杭大运河与景区内湖隔断。以京杭大运河为取水水源,通过人工湿地净化系统,将河水处理到Ⅳ水质标准再注入到景区内湖,并在景区内配合实施生态滤床雨水净化系统、澹台湖水体生态重建工程—生物巢穴构建工程。从而使景区再现湖水清澈见底、鱼儿嬉戏、飞鸟栖息、湖边绿草茵茵的自然景观。
其中水质净化工艺部分具有投资少、节能、环保的特点,是将来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苏州地区首次引进实施的新工艺。我公司在建设、设计单位的技术支持下承担了工程的施工任务,应用了多项水生态整治新工艺。
人工湿地净化系统施工工艺
该工程整个人工湿地占地约1.4万平方米,处理水量为0.8万立方米/天。工程采用“格栅+沉砂池+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工艺,利用湿地系统中“填料—植物—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去除水体污染物,不断提高内湖水质,增加水体流动性。处理后的出水主要指标达到Ⅳ类水质标准。主要施工内容包括预处理系统的进水取水口、格栅、沉砂池及提升泵池;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进水配水系统、填料级配、排水收集系统、植物栽种等。
增氧推流系统施工工艺
为保证内湖水质长期稳定,设置微氧增氧推流系统,优化内湖水体流动条件,强化水质在受外界影响大幅下降后的水体净化能力和修复效果。处理后的增氧量、水流推力等参数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生态滤床雨水净化系统施工工艺
生态滤床是由填料床和植物构成的景观性的地表径流净化系统。当降雨径流流经生态滤床时,经沉定、过滤、渗透、截留及生物降解等共同作用,使部分污染物得以去除。
澹台湖湖岸局部区域设计生态滤床,平面规划和高程与自然地形充分结合,保证雨水在生态滤床中重力流排水通畅,避免对坡岸的冲浊。
同时生态滤床上种植经过特别筛选的植物,包括挺水植物、草本植物等,使景观布置与周围环境协调,充分发挥景观效应。
澹台湖水体生态重建工程施工工艺
主要为生物巢穴构建工程,其生态系统构件为:生物巢穴+沉水植物+水生动物。
生物巢穴是由级配填料、多空生物填料、卵石等多种填料组成。在澹台湖湖底构建生物巢穴,以增加微生物附着量,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沉水植物包括苦草、黑藻、小茨藻、蒲草、眼子菜、狐尾藻等,植物种苗要求健康、鲜活、节芽多、根系发达、生长旺盛、无失水枯萎状态、不夹带任何漂浮植物、无病虫害。
水生动物的投放,当补水水源人工湿地净化系统、增氧推流系统、生态滤床雨水净化系统、澹台湖水体生态重建工程等共同作用下,内湖水质达到一定标准及沉水植物生长茂盛时,逐步投放鲫鱼、鲢鱼、锦鲤、虾、水蚯蚓等水生动物,进一步增强水体修复能力,提高内湖水质。
水利工程与水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当前整个景区水环境整治工程已初步结束,现正紧锣密鼓的实施景观绿化工程。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将重现绿树葱茏、芳草萋萋、小桥流水、虫鸟和鸣的原生态景观。整治工程实现了水利工程与水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将成为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为苏州地区京杭大运河畔增加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报道:李苏扬)